2010年5月,五山家园小区里一场祭祀活动后的一台戏。本地的通剧也叫“僮子戏”,演员传统称为“僮子”,源于上僮子,即民间职业巫师,发源于楚越,“以舞降神”而来。僮子在祭祀、祈祷、招魂等活动中做“劝”(劝世文),把一些故事、七字调加入唱词,粗犷的唱腔纯朴得过于简陋,粗糙得近乎原始,这样一种通过方言加锣鼓伴奏的演唱形式,与现代生活已“格格不入”,只有偏远的安置小区和乡村还能容纳,即便如此,“僮子戏”已与我们渐行渐远……
“员外”和“夫人”
“密谋”
一纸休书
“弃妇”
悲剧
交谈
入胜
老戏迷
离舞台不远的地方搭好道场,请好各方神仙。
纸人
主家行礼
之后僮子跟着“通告”各方神仙
竖起旗幡
小区的老年人早早地等戏开场
“做法”
有念词和舞蹈
周围的老戏迷陆续闻声赶来,黄包车也不拉生意了
开场了
台下听得入迷
一场悲剧
戏里乞讨的戏份变为真实,看得入戏的戏迷会捐钱“资助”戏中的“落难母子”
年轻人在人群中几乎是找不到了
这样的演出很少能遇到,许多戏迷大老远骑车赶来看
孩子们都是跟着老人来玩儿的
至于唱的什么,无所谓,后台要比前面有意思得多
开心